湖州列举网 > 教育培训 > 其他教育培训 > 为什么孩子有时像天才
湖州
[切换城市]

为什么孩子有时像天才

更新时间:2021-06-18 19:28:07 浏览次数:10次
区域: 湖州 > 吴兴
做家长的可能都有一个感触,有的时候,这个孩子聪明得不得了,以为基因突变,得了一个天才;有的时候,同样这个孩子笨得不得了,以为基因突变,得了一个蠢材。于是疑惑不定,到底这孩子是天才还是蠢材呢?
这种疑惑产生的原因是小孩和大人的认知方式不同,大人用自己的标准去看小孩,就看不懂了。
小孩和大人的认知方式有很多不同,近几十年人类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。人这个物种从出生、成人到衰老这个过程中,认知到底是怎样发展的呢?我们知道很多,但知道的越多,不知道的也就越多。
不管怎么样,这里我们介绍小孩和大人认知方式的两个重要区别,对大家理解自己的孩子、更好地教育孩子,或许有帮助。

01
全息记忆
个区别是,小孩是全息记忆,而大人是解析记忆。
所谓全息记忆,就是小孩子记东西是整体地来记,好比咔嚓拍下一张照片,然后回忆的时候,放大那张照片,找到要提取的部分。而大人的记忆像拼图,每一个部分先分别记住了,再搞清楚相互逻辑关系,然后拼起来形成完整的一幅图。小孩子记东西,几乎不需要理解;而大人记东西,大部分时候必须理解了才能记住。
笔者以前的老领导的小外孙的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。家里每天有《》,三四岁的小外孙会指着报头说,这是“”。但是分开来指着“人”字,他就不认识了,“民”字也不认识,分开来这四个字都不认识,但是放在一起,他认识。
笔者的小侄子(今年12岁)近也有一个事情说明了这个道理。有一次我严厉地批评了他,他当时只得全盘接受,过了一天,他找到了一个机会反击,抓住一个证据说明我过于严厉,我也只好接受批评。
让我不解的是,随后他开始对着我背电影《至暗时刻》里丘吉尔的就职演说。这篇演说他去年就背得滚瓜烂熟了,在学校英语演讲比赛中还得了优异奖。他从“我们不可忘记”(It must be remembered)开始,一直背了一分多钟,背到“对恶魔暴政宣战”(wage war against a monstrous tyranny),忽然停下来,指着我大笑。
原来他就是要表达我对他的管教是“恶魔暴政”(monstrous tyranny),但是独立出来不知道怎么说,所以就到之前咔嚓拍下来的“照片”中去找,终于找到。
图片
所以对小孩子,很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让他背书,不管三七二十一,先把“照片”拍下来,以后备用。等长大了以后要记住这么多信息,花的时间将是十几倍、几十倍。从这个角度讲,以前的私塾的教学方法还是很科学的。
小孩子全息记忆的特点引申出另一个特点,就是联系能力、联想能力、模仿能力。这个特点在小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常常可以观察到。
在小侄子大概八九个月大的时候,我们带他回老家时看到了两只小羊。回来后问他,小羊怎么的?他就紧紧握起两只小拳头,恶狠狠地对撞一下,很形象。
他还喜欢在傍晚的时候让大人抱着在阳台上看小区里的车回来,倒进车位。他把两个小手快速地抓成拳头,再快速放开,一抓一放,一抓一放,模仿倒车的尾灯一闪一闪。然后扭着身子让大人放他下来,他在地上向后爬,模仿车倒进车位。
等到他会说话后,常常语出惊人,例子就举不胜举了。很多小孩子都是这样。老领导的小外孙看到筷子夹起面条,惊异地说:“啊呀,面条骨折了!”
有人说,衡量一个作家是否,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是看其作品中比喻、比拟、类比的数量,越多说明这个作家想象力越丰富、表达能力越强。莎士比亚是用比喻、比拟、类比等修辞多的作家之一。其实,如果你仔细听小孩子的语言,你会发现,他们一个个都是大文豪。
总之,每家的孩子都有让大人觉得十分惊奇的联想能力、表达能力、模仿能力的案例,每个孩子都是天才。
图片

02
认知控制
小孩与大人认知方法的第二个区别是小孩的认知控制能力薄弱,更多地是受外界刺激源驱动。
两岁半的宝宝,让他们看一个玩具模型屋,实验者(Judy Deloache, 1987)把一个小狗玩具藏在一件小家具后面。然后领他们到一个真实房间,房间里的家具和玩具模型屋的家具摆放得一模一样,实验者让孩子们尝试找出藏在对应位置的小狗玩具。只有20%的宝宝能够找到。
但是三岁的宝宝75%都能找到。这短短的半年,认知到底发生了什么呢?原来是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。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能意识到这个房间就是那个模型屋的放大版,小狗在同样的地方。他们还无法形成抽象理解,不明白模型屋其实就是寻找玩具的地图。
另一组两岁半的宝宝,先给他们看模型屋,然后帘幕落下挡住了模型屋。随着一阵“叮叮当当”的声响,孩子们得知模型屋“长大了”,变成了大房间。随后帘幕拉开,真实的房间展现在孩子们眼前,结果80%的孩子都能直接找到藏玩具的地方。原因就是,这一组宝宝不需要抽象思维,模型屋没有变,就是长大了呀。
研究认知控制的另一个经典实验是“棉花糖实验2.0” (Mischel et al.,2011)。
棉花糖实验(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)是斯坦福大学Walter Mischel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。在这些实验中,小孩子可以选择立刻得到一样奖励(有时是棉花糖,也可以是曲奇饼、巧克力等等),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,实验者返回房间(通常为15分钟),得到相同的两样奖励。
在后来的研究中,研究者发现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,如更好的SAT成绩、教育成就、健康等指标。
那么如何帮助小朋友们增强控制力呢?2011年Walter Mischel又做了一系列的实验,结果发现,在所有的方法中,“让孩子们想象棉花糖的美味”这个方法糟糕,而“让孩子们把棉花糖想象成一幅棉花糖的图片”是有效的方法之一。这个方法帮助小朋友们把棉花糖引发的食欲反应转变为认知反应,从而让他们的行为不受外界刺激驱动,而受认知控制。
三岁的娃娃,你跟他说,宝宝外面冷,穿上羽绒服再出去。他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。要等到他走到外面了,果然很冷,才愿意穿羽绒服。
六七岁的小孩,你跟他说,宝宝外面冷,穿上羽绒服再出去。他已经明白你在说什么了,尽管现在在屋里还没觉得冷,但是他可以预想到接下来一到外面就会很冷,所以乖乖地先穿上衣服。
但是,如果你跟六七岁的宝宝说,宝宝要好好读书啊,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他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。要到十三四岁,甚至十七八岁,甚至二三十岁,甚至四五十岁,才明白你在说什么。不少人就是到了徒伤悲的时候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。
有个段子,一个家长对小孩说,你不好好读书,以后找不到工作,会饿死。小孩说,我去放羊。家长说,你数学那么差,那么多羊你都数不过来。小孩说,我放一只羊。
这是牧民家庭的版本,各行各业的家庭都有自己的版本。实际上,“你不好好读书,以后…….”这个威胁句式对孩子的激励作用为零,甚至为负。孩子想不到那么远、那么抽象。
在一项关于业余爱好的问卷调查中,研究人员邀请了来自数百种兴趣领域的人们参与,爱好骑摩托车的人、爱好音乐的人、爱好在家酿酒的人、爱好制作火箭模型的人,等等。普法夫曼(Pfaffman,2003)要求参与者对兴趣所带来的25种满足感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。同时让一组中学生对自己喜爱的课程所带来的25种满足感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。
然后比较成年人和中学生的排序。结果发现,对于成年人来讲,排在位的是为了促进自己学术或专业上的成功,而这一点正好被中学生排在后一位。
可见,用“现在努力、将来获得成功与幸福”的说词是很难激励中学生的,更不要说更小的孩子了。古人以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激励族中子弟读书,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,可能是古人成熟得早的缘故。
那么现在的小孩子怎么激励呢?
好在普法夫曼的实验同时还发现,成人和中学生对25项满足感的排名,除了成功这一项正好颠倒外,其它24项的顺序大部分是一样的。排在前四位的顺序则完全一样,它们分别是:
为了收获自己努力的果实;
为了学习应对问题的策略和方法;
为了克服新挑战;
为了把一件事情完成。
这的满足感,“为了收获自己努力的果实”,也被心理学家称为“生产力作用”或“创造力作用”(productive agency),(Schwartz,1999)。人生来是有生产、创造的冲动的。卡尔·马克思曾描述过人格构建的两股巨大力量,种是吸收(appropriation),我们之所以成为“我们”,靠的是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养分(资源、想法等);第二种是产出(production)。
这点上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类似,都认为人类天生是创造者,无论是通过具体的产品,还是抽象的思想,我们都试图在世界上创造表达自己。正如乔布斯所说,“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迹”。
图片
所以,理论上,家长可以通过激发孩子天生的这种“创造力作用”,让他为了收获自己努力的果实而不断努力。然而这一招生效的前提是孩子对学习有主观能动性,也就是说他得认为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,他得有主人翁的感觉(ownership)。
不幸的是,现在不少孩子被剥夺了这种权利,他们感觉自己不是学习的主人,老师和家长才是,他们自己不过是学习的道具。
排名第四的“为了把一件事情完成”,在心理学上也有一个词,叫“画圆效应”。你画一个圆,剩下一小段没闭合的时候,你很难受,一定要把它画闭合了再去做别的事。哪怕地震了也得先画完再逃。家长可以利用这个“画圆效应”激励孩子。
此外,需要提一下的是,普法夫曼的实验还发现,“为了比他人更强”“为了让自己更受他人喜欢”这两项排名分别是倒数第六、第四,成年人和中学生一样。所以,家长试图用这两点激励孩子,会发现收效甚微,而且往往有严重的后遗症,得不偿失。
后总结一下,小孩擅长全息记忆,而大人则擅长解析记忆;小孩的认知控制能力有待发展,抽象思维薄弱。所以小孩可以毫不费力地背诵《千字文》《声律启蒙》以及首相总统的就职演说,但是简单的数学题绞尽脑汁也算不出来,而且无法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,励志说教基本上是对牛弹琴。
同时,他们惊人的联想能力、表达能力、模仿能力、创造能力,是人类的财富。如果顺应认知规律进行教育,确保他们的这些能力得到较为充分的维续、发展,那么他们成人后将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。他们是祖国的花朵,民族的希望,社会进步的源动力。

小学作文:填补学科漏洞,激发学习兴趣
托管陪读:培养学习习惯,提高自主学习能力

初中1对1课程
初一:培养习惯,巩固基础,提前预备初二
初二:梳理归纳,查漏补缺,提前备战中考
初三:突出重点,精讲考点
中考作文:填补学科漏洞,专项学习

高中1对1课程
高一:培养习惯,巩固基础,提前预备高二
高二:梳理归纳,查漏补缺,提前备战高考
高三:围绕考纲,精讲考点
高考作文:填补学科漏洞
高考、艺考文化课全托:1对1专属方案,全身心浸泡,考前放手一搏
日月城校区 郑老师400-8226518 湖州市日月城82号白鱼潭路187-195号(湖州四中往西200米)
湖州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
2022-03-18
2022-02-18
注册时间:2020年10月05日
UID:710019
---------- 认证信息 ----------
手机已认证
查看用户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