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州列举网 > 教育培训 > 其他教育培训 > 培养孩子的敬畏心
湖州
[切换城市]

培养孩子的敬畏心

更新时间:2021-06-24 19:38:18 浏览次数:38次
区域: 湖州 > 吴兴
孩子熊不熊,家长的教育真的很重要!
在知乎上看过一个有趣的故事。
高铁上,一个五六岁的男孩不停在座位上动来动去,几次踢到了前面乘客的靠背。

尽管男孩妈妈时间警告他,但他只安静了一会儿,又跳下座位在车厢里边跑边叫,搅得周围乘客都不得安宁。



男孩妈妈生气了,把男孩拉到车厢连接处,罚他站好,不准动。

然后严厉地问他:“妈妈有没有告诉你公共场合不准吵闹,不能给人添麻烦。可你却在过道里跑来跑去,打扰别人休息,你是要当一个大家都讨厌的小孩吗?”

看着妈妈严肃的脸色,男孩有些害怕。

“知道自己错了吗?”男孩妈妈继续询问。

看到儿子点头并保证不会再犯错,妈妈带着他给周围乘客道了歉,牵着儿子的手回到座位。

这之后,男孩坐在座位上安静地吃起来,一路再也没闹。

想起复旦大学钱文忠一番话:
“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,这是不言而喻的。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,孩子必须管教、必须惩戒,必须让他知道,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的。”

深以为然。

孩子就是孩子,一味迁就他,他就不受拘束,慢慢为所欲为。
适当惩戒,哪怕只是让他乖乖站好,都能起到教育的作用。
没有惩戒的教育,是不完整的。

对孩子爱,不是无底线纵容,而是爱与罚兼并。

爱让孩子温暖,罚让孩子知是非、守规矩。

适度地罚,孩子才知道怕,才会知戒惧、懂敬畏,而后受用一生。

图片
不知道怕的孩子,也不知道代价

重庆一家商场里,一名小男孩趁爸爸结账之际在店里玩起篮球来。

他不时在地上拍来拍去,还把篮球扔向试衣镜。

没等爸爸的警告声落下,墙上的镜子随着篮球的撞击突然脱落,狠狠砸在男孩头上。

图片
孩子的世界,天不怕地不怕。

可正因为不知道怕,他才无所畏惧,才不知道迟早要为自己的莽撞付出代价。

而这样的孩子背后,一定站着保护过度的父母。

杭州有个六岁男孩,在一辆奔驰车上反反复复划了许多划痕。

好好的一辆车,瞬间面目全非。

图片

车主廖女士找到孩子家长协商,没想到家长不仅拒绝赔偿,还冲她叫嚣:“你脑瓜有病吧,他才六岁,他知道什么!”

图片

沟通无果,廖女士决定走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。

网友纷纷替廖女士打抱不平:这孩子接着惯,以后社会和法律会教他做人。

图片

熊孩子犯错,家长不舍得罚。可等待他们的,将是法律的严惩!

一味给孩子灌输“他还小”的思想,他将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:不敬规则,不尊重他人,事事以自我为中心。

将来有一天,那缺失的教养,必将报应到孩子自己身上。

央视法制节目《夜线》中,罪犯张某从小在家人的溺爱中长大,即使在学校跟同学,家人也舍不得训斥两句,更别提严厉惩罚了。

有一次,他看中了同学的自行车,同学不让他骑,他拎起砖头就把同学打得头破血流。

老师责令家长好好管教,家长反而觉得老师小题大做,闭口不提教育孩子、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
图片

家人的纵容让张某行事愈发无法无天,他早早便退学了,整日和一帮社会青年称兄道弟,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之路。

李玫瑾说:“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,除了爱之外,还要有敬畏。”

孩子犯错时,适当地罚,不是害他,而是保护他。

一味地放纵,看似对孩子无条件的爱,实则是对孩子无底线地偏袒。

总有一天,他将为小时候缺失的惩罚,付出更大的代价。

图片
心存敬畏的孩子,才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

广东有两名男孩在小区车库里掰断了14辆车的车标,其中不乏迈巴赫、奔驰等名车。

孩子的爸爸先是揍了两个孩子一顿,然后拍下视频让孩子们向业主道歉。

两个男孩哭着说:“叔叔阿姨,我们知道错了,我们保证以后乖乖的,再也不敢了……”

图片

教育家夸美纽斯说:“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,但是他们之所以受到惩罚,不是因为他们犯了错,而是要让他们日后不去犯错。”

孩子认知有限,犯错很正常。

犯错之后没有得到任何惩戒,孩子才会真的不长记性,慢慢变得是非不分。

经历过教训痛苦的孩子,才懂得害怕、后悔,真正知道以后“再也不敢了”。

我朋友的儿子,总喜欢骂人、说脏话,朋友批评过很多次,他依然屡教不改。

有一天,朋友带儿子到公园里玩,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撞到儿子,儿子的脏话脱口而出。

本来责任在对方,这一骂连自己也理亏了,对方家长也不乐意了。

回家后,朋友就罚儿子站在墙角面壁思过。

直到儿子站得两脚发软,哭着保证再也不骂人了,才结束惩罚。

从此以后,她儿子再也没有说过脏话。

成长,就是改掉一个又一个错误的过程。

教训,就是纠正一个又一个错误的过程。

爱之深,责之切,罚也是一种爱。

在惩罚中感受过痛苦的孩子,才能从中吸取教训,心有所畏,言有所戒,行有所止。

图片
有远见的父母,都舍得对孩子小惩大诫

可能有父母质疑:不是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吗?怎么能罚孩子呢?

教育学博士洪明说:“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教育,而不是用简单的惩罚让孩子付出代价。”

惩罚并不意味着打、骂孩子,以柔和的方式小惩大诫,才是惩罚的正确打开姿势。

(1)6岁之前重在威慑

主持人窦文涛说,小时候调皮,犯错后爸爸会打他。

但打得很有“艺术”。

看起来很吓人,咋咋呼呼地折腾了半天,实际上只是“噔”地来那么一下,并没有把他打得怎么样。

雷声大,雨点小而已。

但他还是感到了害怕。

图片

让孩子感受到惩戒的威慑力,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。

而这种威慑力,越早越好。

李玫瑾说:“6岁之前性格养成,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,后边家长就管不了了。”

6岁之前是孩子的性格养成的关键期,此时孩子犯了错,父母作势“吓唬吓唬”,孩子就能形成早期是非观,有所为、有所不为。

(2)6-10岁,科学惩戒

研究发现:6~10岁是孩子道德认知形成、发展、塑造的关键时期。

此时的孩子进入了人生第二叛逆期,单纯靠打来惩罚孩子,效果可能不佳,所以可以换一种形式惩罚。

曾提出过10个科学的惩罚方法:规劝、打手心、罚坐、罚站、帮忙做家务、画画……

图片

无论哪种惩罚,要以不损伤孩子的身体为前提。

李玫瑾指出:动手打了孩子,孩子就觉得这事扯平了,而且知道家长的底线了,大不了再打一顿,以后不一定会真正改过。

图片

(3)青春期之后讲策略,不惩戒

重庆有个小女孩,因考试成绩与家长发生争执,家长心急之下就动手打了她。

第二天,女孩就离家出走了,民警及时出警才将她找回。

教育心理学认为:孩子青春期后,独立和对立成为孩子重要的两种情绪,这两种情绪则是叛逆与自尊的来源。

此时再将他们当作小孩子看,犯错后动辄打一顿,孩子也许会错上加错。

网友@皮耶霍父母的惩罚方式值得借鉴。

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,10岁后父母就没再打过他,取而代之的是,只要犯错了,就罚他写检讨。

此时他才上三年级,老师要求的作文字数才不过300字。为了让他长记性,父母罚他写800字。

写不完,不能出去玩;写得不深刻,不能出去玩;字数不够,不能出去玩。

而且爸爸还会挑错别字、认真指出哪里没有突出心理矛盾而导致文章不深刻。

后来他不仅“改邪归正”,还成了一位“作文奇才”,拿了不少作文竞赛奖。

这种惩戒方式不仅维护了他的自尊,还顺便教了他一门技能。

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强,惩罚时更要讲究策略。

除了罚写检讨,瞪他一眼、甚至叫一下孩子的全名,孩子就知道自己刚刚做错了,然后有所敬畏,有所收敛。

图片

《规矩与爱》一书说:“如果说刚生下来的孩子是一块顽石,那么父母就是雕塑大师,而各种规矩就是雕塑孩子的工具,能够让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,明白底线在哪里,避免因为不规矩的行为而让自己深受其伤。”

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命题,没有标准答案。

但无论哪种教育,都要从立规矩开始,惩戒就是立规矩的前提。

对那个犯错的孩子小惩大诫,他才能知是非、守规矩、懂进退。

十年后,走得稳的不是智商高的孩子,而是心存敬畏的孩子。

小学作文:填补学科漏洞,激发学习兴趣
托管陪读:培养学习习惯,提高自主学习能力

初中1对1课程
初一:培养习惯,巩固基础,提前预备初二
初二:梳理归纳,查漏补缺,提前备战中考
初三:突出重点,精讲考点
中考作文:填补学科漏洞,专项学习

高中1对1课程
高一:培养习惯,巩固基础,提前预备高二
高二:梳理归纳,查漏补缺,提前备战高考
高三:围绕考纲,精讲考点
高考作文:填补学科漏洞
高考、艺考文化课全托:1对1专属方案,全身心浸泡,考前放手一搏
日月城校区 郑老师400-8226518 湖州市日月城82号白鱼潭路187-195号(湖州四中往西200米)
湖州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
2022-03-18
2022-02-18
注册时间:2020年10月05日
UID:710019
---------- 认证信息 ----------
手机已认证
查看用户主页